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编制单位: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
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硕士研究生应追求真知,崇尚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学术潜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具备较全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专门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定了解。能对本学科领域涉及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进行鉴别、分析,并通过科学实验加以解决,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工作的的能力。能够以书面和口头的方式总结和评价科学研究的价值,清楚地汇报科研成果。
2.学术道德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讲求学术诚信,恪守学术规范,树立学术自律意识。在学术活动中,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学术成果,遵守约定俗成的引证准则。承担学术著作发表或学位论文写作的相应责任,根据实际参与者的贡献大小和自愿原则依次署名, 或由作者共同约定署名顺序。成果发表时应实事求是,不得夸大学术价值和经济或社会效益,严禁重复发表。严格保守国家机密,遵守信息安全、生态安全、健康安全等国家安全方面的有关规定。不抄袭、剽窃、侵吞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不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不捏造事实、伪造注释等。遵守学术界公认的其他学术道德规范。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较深入地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练地掌握有关实验技术和工程实验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能运用该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开展本学科的新工艺、新理论、新产品研究和工程实践,具备良好的科研、设计、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当具备通过研究动态分析、生产实践调查、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等各种方法和渠道了解学科学术研究前沿问题, 并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有效获取研究所需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了解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具有较广泛的知识面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熟悉利用各种手段获取信息,广泛阅读本学科的科技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参加学术报告会和专题讨论会等方式,扩充知识,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能够在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确立、研究进展讨论及研究结果的分析讨论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掌握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中的知识、规律,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2.科学研究能力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从生产中或前人研究中发现科学或技术问题的能力;能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可重复的实验研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能撰写学术论文;能够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开展本学科领域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工程实践,具备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
3.实践能力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从事本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包括实地调查、政策调研、政策分析等,将所学知识与及实践密切结合,形成良好的学以致用能力;同时,获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者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在导师或其他专家的指导下,组织协调一定规模的人力和物力,完成一些具体的应用性的科研任务或调查研究工作。
4.学术交流能力
参加学术交流是获得和传播最新前沿知识,了解最新理论及技术的重要途径。硕士研究生应该能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专题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培养科学的思维,提升理论水平和学术素养。要积极培养良好的学术表达能力,能够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各种媒介,准确、清晰地表达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同时,还应该积极增强与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交流的能力,促进新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5.其他能力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把学术研究转化为实用技术或研究建议并向大众宣传普及;也能够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从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其他能力,主要包括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外语应用水平等。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全面训练的重要过程,是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开展,主要目的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与调查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使研究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在系统的科学研究或技能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1.规范性要求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要有科学依据,要针对具体的理论或技术及方法问题,避免选题过大、过空、过泛。论文选题应该在一定的文献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中学术期刊的文献阅读量应该在 60 篇以上,外文文献 20 篇以上。文献应该是近五年以内公开发表的为主。在完成大量文献阅读后,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并进行开题论证,开题报告篇幅在 5000 字以上。开题报告经学科组论证委员会同意后,即进入论文研究阶段,经过多个质量控制环节,最终形成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应当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论文的文献综述和观点评价要准确、典型、客观,数据来源真实可靠,结论科学。论文内容应以硕士研究生本人或导师从事的调查的材料与数据为主,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在主体框架及其主要内容、结果表达与数据分析、行文格式等方面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论文主体框架及其主要内容。硕士学位论文的主体内容一般包括文献综述 (或引言)、研究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与结论、参考文献等。结果与分析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要反映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结果;讨论与结论部分,应该针对全文的核心问题,展开适当讨论。
(2)数据分析。论述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表述观点须符合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论据取材要可靠,对数据须进行客观性分析或描述,
数据统计分析要透彻、科学;图表等要求规范清楚。分析过程中,要使用国际通用的数学公式、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学科认可的统计分析软件和统计结果表达方式。
(3)行文格式。论文写作格式要规范,术语、缩写、符号与计量单位的使用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另外,论文引用文献要正确,格式规范。凡是文中涉及到他人的理论、观点、方法、结论、推理等均应列出文献出处,并一一对应。使用国际统一的计量单位,以及学科统一的学术用语。
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的完成时间一般不得少于 1 年,完成后应该经
经过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资格的 3 位校外同行专家进行论文评阅。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评阅意见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补充、完善,达到要求后,才能提交答辩申请。答辩委员会成员不少于 5 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 1 人。之后,研究生和指导教师,应进一步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最后递交院学位委员会审阅并存档,以确保论文质量。
2.质量要求
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应以硕士研究生本人或导师的科研项目的真实数据和相关结论为主。论文撰写必须在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之上进行,要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对所研究课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法,体现出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应反映作者在本学科掌握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所撰写论文应广泛并有针对性地吸收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体现一定的学术价值或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学科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在质量和科研成果上应该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论文主体应该是自己的主要研究结果。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要有具体的试验内容和核心调查数据及研究结果,不能仅仅是问题描述、情况说明、知识综述、工作总结等没有研究论证成分的报告类文字。
(2)研究内容要有一定的理论或较重要的实用价值。本学科硕士
学位论文应该针对一个具体的理论问题,展开相应的独立研究求解, 获得一定的结论。研究内容应该在科学上有理论基础。研究结论应该对学科某一方向的需求或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论文格式应该符合本学科的基本要求。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在满足科学论著的基本格式要求基础上,还应符合本学科学位论文的基本格式要求。
(五)申请硕士学位学术成果要求
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必须以湖南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其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在 EI、SCIE、CSSCI、CSCD 来源期刊或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 篇,发表的学术论文应为已正式发表的学术研究性论文(含在线发 表)。
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仅因科研成果暂未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可在毕业后两年内持符合要求的科研成果向学院和学校提出硕士学位申请,逾期不予受理;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至少须在CSCD 核心库来源期刊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2 篇,其中 1 篇须发表在 SCIE 收录期刊上。以湖南农业大学名义或条件等资源完成的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属于学校。学生毕业后发表相关论文或进行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鉴定,须经指导教师同意,且以湖南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联合培养的按照双方协议执行,但必须保证湖南农业大学署名并列第一。
若研究生取得特别优秀的科研成果,经个人申请、学院学术委员分会建议、研究生院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会议批准,可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编写成员:
吴卫国、蒋立文、秦丹、沈清武、王远亮、周红丽、张喻、刘霞、李清明。